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可见,预备犯的主观方面既有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又具有进而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图。但是后者尚未实际......
案情: 黄某与李某在某中学门口,拦住放学回家的中学生甲,威胁叫其拿钱出来,否则就要挨打,甲因害怕,便任由黄某和李某搜身。黄、李二人在李某身上只搜出五角钱,二人见钱少,又将钱还给甲,并让其离去。 分歧意见: 本......
关于这一问题,有一个这样一最能说明问题:在破坏交通工具罪中,行为人将巨石放置在铁轨上,此后因害怕法律的惩罚而将巨石搬开。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认定就涉及是否存在危险犯的中止问题。然而要分析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两个......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犯罪预备是故意犯罪全部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犯罪预备有两种类型:一、为犯罪准备工具。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改造、找寻、购买等多种方式,其目的是......
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基层司法实践中,有时的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既遂、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就比较困难。二者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且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或伤害的结果。 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
犯罪未遂是否可从轻处理?犯罪未遂的特征是什么?我弟弟进了别人家里准备偷东西然后因为害怕就没偷转身走了,这算不算是犯罪未遂呢?属于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
在财产经济犯罪中,对于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犯罪未遂形态,如盗窃、诈骗、敲诈勒索、贪污未遂等是否能定罪处罚、怎样定罪处罚在刑法理论上存有争议,在司法实践中理解和做法不一,以致影响......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的特征一、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刑法分则具体规定的某种犯罪。二、犯罪未达目的。三、未达犯罪目的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对于未遂犯,可以......
结果加重犯的本质 结果加重犯的本质就是,行为人故意地实施具有内在地发生重的结果的高度危险性的基本犯罪行为,至少过失地引起了重的结果的发生。 首先,基本犯罪行为的危险性是结果加重犯本质的客观特征。基本犯罪必须有......
答:根据刑法第23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未遂必须具备以下特征:(一)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着手”不是犯罪行为的起点,而是犯罪的实行行为的起点。着手标志着犯罪行为进入了实行阶段,行为人所实施 的行为是实行行为,而且着手本身就......
继续犯也叫持续犯,是指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由于某种原因终止以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 构成继续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继续犯是一个行为,因为主观上继续犯具有对于一个犯罪行为的故意,尽管具有长时间实行的性质,但都是......
正确区分连续犯和继续犯的认定 案例: 一、无业青年李某因好吃懒做,又想有钱花。某天其见一女子独自走在偏僻的小巷子,遂持刀上前准备抢劫。其在该女子身上抢得一部手机和少数现金及女子的银行卡一张。因现金较少,男子遂......
没有抢劫到任何财物,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被告人陈某伙同周某经事先商量,决定到金华实施抢劫,并在当地购买了弹簧刀一把。次日,两被告人在火车站附近看到被害人冯某,遂上前将其拦住,由周某拉住其手,摁住其头,陈某用事先准备的......
犯罪既遂的标准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主要存在犯罪目的说、犯罪结果说、构成要件说三种不同的观点。其中,“构成要件说”早已成为关于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的通说。但是,反对这种说法的人也不少, ......
《》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根据本规定,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状态。 ......